2025年的娱乐圈,似乎比任何一年都更魔幻。
6月中旬,演员那尔那茜被官方实锤“高考移民”违规,学历造假、过往黑历史被扒得干干净净。短短几天内,品牌解约、影视除名、社交平台“查无此人”,甚至连央视都悄悄删除了与她相关的宣传文案。
然而,这场风波的余震远未结束——吴京监制并主演的武侠大片《镖人:风起大漠》,因那尔那茜担任女二号,突然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。
那尔那茜塌房,《镖人》陷入“换角即赔,不换即毁”困局
那尔那茜的“高考造假”事件,堪称2025年娱乐圈最严重的“塌房”案例之一。从被质疑到官方盖章,她的演艺事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崩塌。华为、阿玛尼等品牌火速切割,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被江苏卫视紧急撤档,换成了《唐人街探案》。
但最戏剧性的是,她参演的《镖人》尚未上映,却已因她的负面新闻陷入两难:
换角?电影已杀青,重拍女二戏份意味着至少数千万的额外成本,甚至可能因合同违约面临赔偿。
不换?观众情绪激烈,社交媒体上“抵制《镖人》”的声浪越来越高,甚至有网友放话:“只要她还在,这片子我坚决不看!”
如果《镖人》坚持不换人,上映时可能面临审查风险;但如果换人重拍,吴京团队不仅要承担巨额损失,还可能因“连带惩罚”影响电影整体口碑。
谭飞罕见发声:封杀污点艺人=惩罚观众?
6月29日,知名制作人、影评人谭飞在社交平台发文,疑似回应这场风波:
“因一个艺人出了事,成为‘污点艺人’,就下架他(她)作品,表面上惩罚了艺人,其实也连带惩罚了投资方、平台方、广告商、观众、同一作品其他创作者……适当惩戒必要,但也希望政策更精准、更人性、更有温度、也更尊重市场经济环境吧。”
这条博文迅速引爆争议,评论区彻底炸锅:
反对派:“前面能理解,为什么要带上观众?观众巴不得多消失几个污点艺人!”
支持派:“一个班级里一个学生出问题,一个班不能毕业,谁能接受?”
谭飞回复质疑:“你们要求制片方是算命的,能算出前世今生每个人过去未来?”
谭飞的观点,本质上是在探讨“污点艺人”事件中的“连带伤害”问题——当一部作品因某个艺人被封杀,背后的投资方、合作演员、观众是否也在承受不必要的损失?
吴京的《镖人》会如何选择?
目前,《镖人》片方尚未正式回应是否换角,但业内已有几种猜测:
1. AI换脸技术补救(但成本高,且可能影响观感)
2. 删减那尔那茜戏份(但女二角色关键,剧情可能不连贯)
3. 硬着头皮上映(但可能遭遇观众抵制,甚至被广电叫停)
无论哪种选择,吴京团队都面临巨大压力。毕竟,《镖人》作为一部高投资武侠片,承载了市场和观众的极高期待。若因那尔那茜事件导致票房失利,损失将远超换角成本。
如何平衡惩戒与公平?
那尔那茜事件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从翟天临“学术造假”到某顶流歌手“假唱被封杀”,广电新规正在重塑娱乐圈生态。但谭飞的发言,恰恰点出了一个矛盾:
“封杀污点艺人”固然必要,但如何避免“一刀切”误伤无辜?
或许,未来的行业规则可以更精细化:
分级惩戒:根据艺人过错严重性,决定是否下架作品或仅限制其个人发展。
风险预警机制:制片方在签约前,应加强背景调查,避免类似事件重演。
观众参与决策:是否可以考虑“观众投票”或“行业听证会”机制,让惩戒更透明?
无论如何,那尔那茜事件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——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而吴京的《镖人》,能否在这场风暴中全身而退,或许将成为2025年娱乐圈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。
免费的视频资源,海量内容尽情畅享。
防恶意采集行为,特需您注册后观看。
公用账号ttbbaa,密码:Aa112211。
感谢理解与支持,共筑良好分享环境。